分清楚「專業」、「業餘」、「職業」三種身份的定義區別
文/ 謝啟彬
如果真的用講的、用看的,就可以變這麼厲害
那這個世界就沒有大師,也沒有藝術性的高低了
「知易行難」是第一關,也是最難突破與堅持的一關
大家常在討論、分享、朝聖...的,其實是「知少行易」
這是連「業餘」或「職業」,都還無法討論到的階段
因為談到所謂的「業」,就表示你「想跟你崇拜、尊敬的人看齊」
如果沒有牽涉到「業」,那就是「愛好者/聽眾」與「表演者/工作者」的差異
表演者可不可以是愛好者?這是一定必要的
愛好者可不可以是表演者?這就不盡然
但是愛好者會以「參與」來做為一種實踐與想像
而大多數的人,都會有很多人生與學習上的理由與藉口
在真正的人生道路上,你會看見許多
從事其他工作,但是程度超越職業水準的“業餘”人士
你也會看見更多,號稱“專業”,俱備學歷與頭銜
但是實際能力卻不如業餘的人士,或未達應該有的專業水準
請注意這段話語
我們不能說他們實際程度“只有業餘”
因為從前頭的辯證,我們可以知道專業與業餘的分別
不在於你所處的位置,而在於你真正的能力

「職業」的意思,表示藝術家依此為生,不能依此判定藝術性的高低
「業餘」的意思,表示藝術家不依此為生,不表示藝術性的高低就此判定
自古至今,這樣的情形在全世界藝術圈是非常常見的
更何況也有許多藝術家,是在世完全無法藉由他的才華謀生
晚年或死後才獲得肯定的
所以我們不妨這樣排列:
一般人 - 聽眾觀眾 - 愛好者 < 業餘藝術工作者 - 大師 / 藝術家
\ 職業藝術工作者 /
\ 專業藝術工作者 /
凱雅教過許多醫學院的學生或醫生,古典鋼琴彈得遠比音樂系的學生還要好太多,但是他們的職業不是音樂家,專業是醫生
啟彬教過許多音樂系的學生,他們對音樂的熱情常比許多非音樂系的學生低,而後來的職業是可能跟音樂產業有關,可能無關
這不是要批評哪一邊,這段是要講「職業」(Occupation)與「專業」(Professional)的差異
通常我們會要求職業的應該也要專業,但是如果職業的認定未能符合時代趨勢或是專業需求,那麼這職業的定義就需要被重訂
「對不起我很緊張」「今天表現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」「樂器不太合用有問題」「這幾天太累了」...
這種其實應該是「舞台下」講的話,而不是「舞台上」該講的話
不管你是「專業」、「職業」還是「業餘」
觀眾就是觀眾,觀眾跟「業」沒關係
最上面就是大家認為「業餘」的表現
但即便你說「我很努力了」,還是不能算「業餘」
觀眾沒有聆聽「業餘音樂」的責任
同樣的道理
「很敢彈」
「很想彈」
「很會彈」
「很能彈」
四個層次是不一樣地
聽聽這位大師,從小可能很有天份
但他遭遇到的困難與失敗可能更多
要聽他是如何「轉念」、「堅持」與「轉化」的
如果你真的想向他看齊的話
而如果你是愛好者,當然也歡迎!
這些也就變成了名人成功的小故事,讓大家分享來、分享去~




















有三種方法可以最快跟上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之腳步:
a. 直接Bookmark「最新文章」,或按下方工具列之按讚到FB或+1到Google Plus
b. 直接Bookmark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棧首頁,或到各專欄區塊,愈上面的文章就是愈新的文章
c. 直接到下方「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」之臉書粉絲頁按讚,就會收到所有即時更新與活動消息(推特也會同步更新)
歡迎持續鎖定「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」! Follow us, We Jazz!